妈妈,想说爱您不容易
这是奴隶社会的第 3197 篇文章
主播:晓静
过去一年多,我做了很多的努力,我以为自己已经学会了接纳妈妈,已经能够和她相亲相爱,但无论我怀揣多么美好的愿望,一碰触具体的生活场景,那些从小积累的、对她的强烈评判和不满情绪还是立刻会跳出来作祟。
1
对妈妈的期待和评判
我觉得妈妈是个精神大条、感觉迟钝的人。我小时候,她因为工作没有喂过我母乳,也从来没有搂着我温柔地说过话,更没有认真地看着我,陪着我聊过天,了解我的想法。当然,在他们那个年代,很多父母都是这样的。
那时没有现在这么好的生活条件,吃的可以买现成的,家务可以外包。那时候,什么都要自己动手做。一周工作六天,礼拜天除了吃饭还要赶紧蒸馒头,洗衣服,做很多家务,哪有时间管孩子。我从道理上知道这些,但是从心理上仍然无法和妈妈建立起亲昵的感情。
小时候,每当我看到别人家的妈妈和孩子说说笑笑,心里就特别羡慕。我们一家人总是各干各的,在一起没什么交流。我感到,我们家与别人家最大的差别,就是沉闷无趣。对于这一点,我总觉得妈妈并没有什么意识,至少过去是,她不认为我们家和别人家有什么不一样。
哥哥从参加工作起就常住酒店,很少回家,回家也是闷声不语。我和哥哥相反,我是家里最活跃的分子,也只有我常和妈妈顶嘴。十一二岁的时候,我开始逆反,觉得她什么都不对,什么都不好。
有时候妈妈想接近我,我会皱着眉头立刻走开。相比之下,妈妈对沉默少言的哥哥更亲一些。成年后,有一次我想挽起她的胳膊,她下意识地甩开了我,当时我也有点失落,也有点生气。
我对妈妈最大的不满,是她在生活习惯上的粗糙和面对意见时难以沟通的态度。这个从小积累下来的情绪,直到现在,也是我和她相处的卡点。
▲ Photo by Pexels on Pixabay
妈妈不会整理家。她的东西从来都是随手乱放,就连客厅里也是。塑料袋、旧布头在各个角落里到处乱塞;废纸片、包装盒、用过的瓶瓶罐罐攒一堆,桌子、椅子、沙发上,衣服到处放,就算收拾了也保持不了多久。如果我动手收拾,她还会生气地数落我害得她找不到东西。我只能用目光扫过家里每一个角落,在脑海里清理,想象一个漂亮的屋子,但家里的实况和我想要的干净利落和温馨雅致,相差十万八千里。
我对妈妈的不满是表面的,底层最根本的原因来自于爸爸对妈妈的不满,使我对妈妈有一种“恨铁不成钢”的感觉。
爸爸做事细致、灵巧,加上几年部队生活的训练,物品收放井井有条。我希望妈妈能纠正这些问题,以避免他们之间的冲突,这样他们就会幸福一些。但是妈妈特别顽固,她嗓门比较大,总是高声说:我就不信,这能有多乱,你们也太苛刻了!你们去别人家看看,还有比这更乱的,我已经够不错了!
面对妈妈这种态度,爸爸对她逐渐沉默、冷淡,可我随着年龄增长,对家庭缺少交流和温暖的状况越来越愤怒,常常从忍耐到爆发,从希望妈妈接受意见做出改变,到我一定要把她的错误都摆在她面前,让她哑口无言!毫无意外,最后演化成母女之间一场激烈的争吵。
妈妈做饭也很将就。她做饭不是为了吃好,而是为了吃饱。她的食材不讲究搭配,只是为了拼凑,有时候简直让人失去吃的欲望。家里吃饭时的气氛也很闷,大家都端着碗、低着头,不说话或者只看着电视,就像在完成一项不喜欢的任务。妈妈还总是习惯动筷子之前先念叨自己如何忙碌,面对毫无胃口的饭菜和一片狼藉的厨房,我心里觉得好烦。
2
用心看见妈妈的付出
尽管妈妈不喜欢做饭,但是家里的饭主要是她在做。爸爸经常出差,回家时间没有保证,我结婚前也很少进厨房,我妈妈也从没要求过我为她分担这些事。哥哥结婚后还在家里住了几年,直到小侄女出生、长大,也一直都是妈妈帮忙照顾。
“人间烟火气,最抚凡人心”,我特别喜欢这句话,深觉“家”最大的幸福就在于家里可口的饭菜和温馨的氛围,给家人带来的满足感和幸福感。但一日三餐何其辛苦,一定要有人肯付出、肯奉献,我一直自然地认为,这个人就应该是妈妈。后来我自己结婚成家了,亲身体会到了已经尽了力但仍然做不好饭,因为工作累、家务累、带娃焦虑,和老公不断发生冲突时,我才开始松动对妈妈的评判。
我想,如果妈妈的辛苦付出被看见、被鼓励,她一定会卸下“自我保护式”的武装,也会乐意为我们用心做一桌可口的饭菜,妈妈的付出需要正反馈。遗憾的是,这么多年我们都在用否定和批判的态度,不仅彼此的需求都没有得到满足,要求和期待还像一根绳索,看似捆绑着对方,其实同样勒紧了我们自己。
到了妈妈晚年,也就是现在,我常常夸妈妈做的烙饼好吃,妈妈特别高兴,就经常给我做,面饼到了她手里,总是可以变得酥软有层次,外焦里嫩,比外面卖的都好吃。妈妈做的汤面和拉面也越来越好,现在都是我们餐桌上最受欢迎的主食。
▲ Photo by mhywin on Pixabay
3
不完美却豁达的妈妈
我妈的胆子很小,她一个人不敢坐电梯,也不敢过马路,每次过马路她都躲在我后面,紧张得拽着我。每当这时候,我爸和我都很“嫌弃”她,爸爸总是一个人快步走在前面,我则过了马路就立刻和她分开。
据妈妈说,她上学时候胆子就特别小,放学晚了,不敢一个人回家。但妈妈也有胆大的时候,96 年爸爸在北京做冠状动脉搭桥手术,妈妈带着我一起照顾爸爸。为了省钱,经熟人关照,我们白天去医院,晚上住在一所学校的办公楼里。整栋楼黑漆漆静悄悄的,就我们两个人,有时候还停电,我心里都害怕得不行,妈妈可没说过一句害怕,就在那么简陋的环境里,用一口电饭锅给爸爸炖鱼汤。
爸爸的手术风险很大,妈妈很担心,白天医生忙见不到,妈妈就让我陪着她晚上在医生家门口等。她知道自己紧张说不清楚话,就写了一封信。带着这封信躲在楼道里等,一听到有人开门说话的声音就吓得赶紧往楼下跑,来回折腾了好几趟,终于见到了医生。
我不知道妈妈信里写了什么,只看见她一个人在桌前坐了好久。第二天手术后,工作特别忙碌的主刀医生,一出手术室就特意走到妈妈面前,温和地告诉妈妈手术进行得很好,可以放心。这一幕深深地映在我的脑海里。妈妈写信的举动和医生的回应都让我非常感动。妈妈很不善于表达和流露情感,但一定是在这封信里做了发自肺腑的表达。
22 年以后,爸爸的桥血管闭塞,四处求医无果,我接替了妈妈,通过互联网发出了求助信,仍然是这位医术高超、名扬海内外的医生,再一次无私地伸出了援助之手。
除了对待不同意见反应过激,妈妈平时其实是个性格温和的人。我从小就爱一句不让地顶撞她,但在我的印象里,她好像从没动手打过我。我希望她在做选择的时候霸道一点,果断一点,因为她在拿主意的时候总是犹犹豫豫,迟迟疑疑,听了爸爸的话,又总是不停地后悔和埋怨。
比如,我中考成绩非常好,但是爸爸主张我读中专,他希望我不再受高考的苦,中专毕业国家包分配,连工作都不用发愁,这也正好符合我想离家住校的强烈愿望。妈妈告诉我这个决定的时候,一直在哭,后来他们也非常后悔使我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。
爸爸妈妈都是老三届的大学生,哥哥也上了大学,全家只有我学历最低。我听妈妈讲这些往事的时候,心里没有一点对她的体谅,我甚至没把注意力放在这件事对我的影响上,我气愤的是,她宁肯哭也不能主张自己的想法。
再比如,她曾经有几次机会被调去上级单位工作,但爸爸觉得哥哥和我还小,她工作离得太远没法照顾我们,于是妈妈放弃了,但是心里没放下,她后悔了一辈子。直到退休,妈妈还常常提起这件事,说自己太傻了。
妈妈觉得这都怪爸爸,我认为她并没有认识到,那是因为她没有能力做出自己的选择。现在想来,哪有什么不会选择,妈妈还不是放心不下我和哥哥,当个人的机会出现时,虽然内心充满矛盾,还是选择了放弃。如果那时,爸爸能对妈妈说一句谢谢,或者现在,我们能对妈妈说一声谢谢,妈妈应该就不会后悔了吧。
▲ Photo by Adrian on Pixabay
妈妈既不管钱也管不了事,退休以后帮我们带带孩子,每天主要的“职责”就在厨房,还有就是下楼遛弯儿晒太阳。妈妈其实很爱聊天,年龄大了以后尤其是,她说的都是些琐碎的小事。家里没一个人爱听她讲,她好像也觉不出来,不停地讲,重复地讲。家里没人听,妈妈就到院子里跟大妈们讲,她还得意地跟我说,别人都觉得她人好、性子直,喜欢和她相处。
就是这样的妈妈,有一件事的主意却拿得非常坚定。那是爸爸交友不慎被洗脑,掉进投资骗局,不光积蓄打了水漂,还陷进了借贷官司,他最爱惜面子,被一些歪曲事实的恶意诉讼搞得抬不起头。
这时候,妈妈不但没有计较爸爸平时不把积蓄交给她,还果断表态,只要给了钱能让生活安宁下来,就把自己积攒下来的钱都拿去替爸爸还债,还宽慰爸爸,自己的工资足够养活他们两个人。我觉得妈妈好了不起,在小事上犹豫不决,面对这么重大的问题,却能这样坚决、豁达,视钱财如身外物。
但是,妈妈又还是那个妈妈,刚开始,她还能小心地照顾爸爸的情绪,尽量不提这些不愉快的事,没过多久,她就开始忍不住抱怨,有时候甚至有点颐指气使。爸爸一直隐忍着,有时在疾病和精神的双重压力下,脾气也会爆发。
在大事件以外的日常生活中,妈妈不太会关心我们,也不太会关心爸爸的身体,也或许,发牢骚就是妈妈关心我们的方式。妈妈的身体也不太好,虽然没有太大的毛病,但是腰腿都不好,神经也比较脆弱,有点儿事就睡不着觉。相比有严重心脏病的爸爸,我们也不太注意关心她。爸爸不舒服轻易不说,妈妈稍有不适就担心自己出毛病,对妈妈这种心态,我们也不大愿意理会她。
但有时我还是希望妈妈能关心一下我,可妈妈似乎无法把注意力放在别人身上,我总觉得妈妈好像只关注她自己。如果放下对她“不会关心人”的评判,也许妈妈是在无意识中,用这种方式弥补着自己在外部环境中没有得到的关爱吧。
爸爸和妈妈的一辈子,谁也无法改变谁,只好各自由他(她)。后来,他们都放弃了,我却一直无法放弃。从小到大,我始终在他们之间扮演着无形的“法官”角色,试图给他们判定对错,憎恨和鄙视着他们伤害对方的行为。
其实,他们的关系,我从自己的角度是看不完整的,他们之间也没有绝对的好坏对错,婚姻好比一支双人舞,跳得好不好,在于两个人之间的默契和配合。
4
理解爸爸的嘱托
去年清明节前,爸爸突然离开了。他以前很不放心我和妈妈的相处,每次我和妈妈吵架,他总要找机会安慰我,先向着我说妈妈不对,然后说,但是,你不应该老和你妈顶嘴,她是你妈。爸爸也说过,不会反思自己的人,心智永远成熟不了,你妈就是这样的人。他说,他知道我过去做了很多的努力,但他们不是好铁,炼不成钢,他们也不是青苹果,让我不要再试图催熟他们。
爸爸的话让我泪如雨下,爸爸懂我,他知道我陷进了他们的关系里才会那么暴躁,他知道其实我内心很脆弱。而妈妈可能永远没想过这些,可能她会以为我不爱她。
从情感的细腻、思想的丰富、做事的细致钻研方面,我是偏爱爸爸的;但从性格的豁达、心胸的开阔、处事的原则上,我是认可妈妈的。他们都是生活简朴,老实善良的人,但是他们又观念保守,固执己见,相互评判,拒绝沟通,他们没有跳好自己的双人舞。
▲ Photo by mohamed Hassan on Pixabay
对爸爸的晚年境遇和突然离开,我很心疼。除了责怪自己,也有些责怪妈妈日常疏于关心和照顾,我知道,爸爸和我一样是想逃离这个家才跑出去做事。但我也知道,爸爸自己是他人生的第一责任人,也许也是唯一责任人。
我曾经在心里形容爸爸和妈妈的关系,觉得妈妈的胆小、没主见和唠叨埋怨,就像一根藤紧紧绕在爸爸的身上,让他窒息,它既软弱无力,又其实很有韧性。但如果树足够强壮,藤树两缠绵会不会也是一道风景?
爸爸走了,剩下妈妈一个人体验着孤独,她的那些“毛病”依然还在,只不过在我的“遏制”下,没有以前那么激烈,更多时候她改成了低声的念叨,用这种方式继续维护她自己。在儿女面前,妈妈那种“逆来顺受”的样子,让我既心疼又生气,我总希望妈妈独立一点儿,甚至厉害一点儿,为自己建立被爱和尊重的边界。但最后,强烈的评判总是掉过头指向我自己。
5
终于学会表达对妈妈的爱
想起小时候有一天晚上我闹肚子疼,妈妈一路背着我去附近的医院看急诊,刚到医院,我就急忙钻进厕所,出来后就没事了。我很怕妈妈骂我,但是妈妈什么也没说我,又背了我一段路慢慢走回家。趴在妈妈背上的感觉真好,然而却很少有那样让我感觉到她有力量,可以照顾和保护我的时候。
还有,妈妈单位给子弟们发预防蛔虫的糖丸,有一次儿童节还发了一把小椅子,她领回来给我,看见我高兴的样子,她也特别高兴。那是我能记得的、为数不多的、妈妈因为关注我而开心的时候,也让我觉得自己是被爱的。
▲ Photo by Gerd Altmann on Pixabay
前段时间,我终于挽起了妈妈的胳膊,妈妈也自然地让我挽着,我们俩一起穿过马路去吃对面的小火锅。妈妈任由我安排,我点好一点的、贵一点的菜,妈妈也没像以前一样斜着眼睛生气。我们边吃边聊,两个多小时不知不觉就过去了。
妈妈给我讲她小时候的事,她读书成绩很好,小学和初中都在县里的重要活动上代表学生发言;高中入学时,学校欢迎新生的黑板报上,显眼地写着妈妈的名字和“顶呱呱”几个大字;妈妈初二的时候,姥爷因急病离世,为了早点挣钱,妈妈差点报读师范学校,是她的班主任做通姥姥的工作,妈妈才有机会成为老三届的大学生。
妈妈回忆这些往事的时候脸上散发着自豪的神采。我问妈妈,为什么那个年代,她都争取了上大学的机会,却让我放弃了上大学的选择呢?但,除了怪爸爸,别的妈妈也说不出来。
这就是我的妈妈,她不记得姥姥、姥爷跟她聊过什么话,不记得小时候自己有任何想法,只记得饿过肚子跟着大人讨饭吃,只记得要好好读书,但也不记得读了什么,不知道为什么要读书。她和我期待的独立、自信、睿智、温暖、细心的妈妈相差很远。可她就是我的妈妈,胆小依赖,头脑简单,为人粗心,爱唠叨和埋怨,甚至有点“自私”,关键时刻却也曾让我感动。
对于我来说,说出这份爱并不容易,但我现在明白了,在妈妈的成长经历中,也从来没有体验过我想要的那些细腻的关怀和温柔的爱护,她无法给我她自己没有的东西。所以,我想对妈妈说:“妈妈,我是爱你的!像爱爸爸一样爱你,因为我是你们的女儿。”我在努力学习,接受“如你所是,如我所是”。虽然现在我有时还做不好,但我们已经挽起了手臂。我希望自己能进步得快一点,用足够的包容和爱,为你弥补缺失的那一部分。
妈妈,我爱你!往后余生,永远快乐!
欢迎你加入诺言社区,和全球 2万+ 终身学习者一同前行,认识自己,接纳自己,超越自己。我们终将成为自己和家人的太阳。
5.19~5.21 诺言“礼遇520”活动开启,加入诺言社区将获赠觉醒日程本1个(赠品邮寄仅限大陆地址)。扫下方二维码立即参加↓
- END -
一诺:我们为什么爱她?
我们需要向谁证明?用什么方式证明自己?
我同意老妈买骗老人的保健品了......
各位读者们,一起在文末留言你的想法/故事吧!也欢迎点分享,给需要的朋友们呀。投稿或者商业合作的朋友,请邮件联系(nlsh88@163.com)。
记得点一下在看和星标哦,期待每个清晨和“不端不装,有趣有梦”的你相遇 :)
点“阅读原文”,加入“奴隶社会”朋友圈,诺言社区。